三明:专项整治 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农忙时节,在福建省清流县田源乡田源村的田间地头里机械轰鸣,农户们正忙着除草、松土、施肥,抓紧田间管理,一派繁忙景象。
然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施工废料堆积的弃土场。“多好的地,就这么荒废了,不用来种粮食太可惜了。”田源乡纪委监察组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当地一家企业违法占用耕地堆放施工弃土,随即将这一问题反馈给乡自然资源所,要求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不久后,田源村7.4亩的耕地经过土方清理、复垦平整,恢复原貌。针对耕地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清流县纪委监委围绕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推进撂荒地利用等开展专项监督,截至4月底,共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线索2条,立案1起,整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67亩。
今年以来,三明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紧盯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深化“知、督、促”工作机制,分地域找准切口、分领域聚焦重点、分层级压实责任、分阶段压茬推进,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提供坚强保障。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期、关键期,各项工作任务和标准都发生了变化,意味着监督检查的内容要更精细、操作要更专业。”三明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立足乡村振兴新实践,该市纪委监委制定《乡村振兴重点监督清单》,建立划定监督联系片区、开展跟踪督办等9项举措,运用找准切口、找准方式、找准问题、提准建议、做准治理“五步”工作法,强化“全周期管理”,打通落实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以前对村里的资产、资源底数掌握不够清楚,现在我们重新对26份林地承包合同进行了规范管理,预计可以收回被拖欠的林地租金3万元,每年还能增加3000元的村财收入。”日前,在建宁县伊家乡各村纪检委员每月工作例会上,陈家村纪检委员饶学平汇报了该村“三资”问题整改情况。
农村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做准专项监督的重点内容。为了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宁县纪委监委在督促县经管站牵头组织各村先行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抽调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监察组以及乡镇经管站力量成立3个督查组,采取“片区协作+交叉监督”方式,对全县9个乡镇和27个重点村近年来资金、资源、资产管理、经济合同签订以及村级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全面起底清查,发现问题58个,问题线索9条,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7份,即知即改收回资金4.3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大量项目资金和惠农政策直抵基层,如何确保项目廉洁高效?将乐县纪委监委聚焦项目建设前期、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后续运行三个环节,理清项目谋划、项目决策、项目招标等11项具体监督要点,做到一线发现问题、提级解决问题、合力纠治问题。沙县区纪委监委将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情况纳入巡察、派驻监督重点,加强与财政、农业农村、审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部门数据互通、信息共享。泰宁县纪委监委整合运用各方监督力量,运用好村级小微权力微信监督工作群,深入开展“访群众、走项目、助振兴”行动,助推建成“廉洁工程”“民心工程”。
今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88个,正帮助协调解决317个。下一步,三明市纪委监委将围绕“建账、对账、查账、销账、交账”等环节,系统推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三明市纪委监委)